语言累的语言类,欲哭无泪

语言累的语言类,欲哭无泪

按:原文载于“公众号清华大学学生艺术团曲艺队”

成就一台好的晚会,也许不容易,成就一台好的春晚,或许就是不可能。

其实,作为观众,平心而论,要是没有歌舞的春晚,我觉得不热闹;要是没有特效的春晚,我觉得不绚烂;要是没有经典的春晚,我觉得不完美;可要是没有语言类的春晚,我压根儿不看!

不过,看了今年春晚,我不得不改变了看法。含蓄点儿说:今年大部分的语言类节目怎么那么次!当然了,乔杉修睿的创意值得称赞;寅飞李丁的勇气也值得佩服。可是,这并不能掩盖春晚语言类节目的困境,反而更让人有了一种黔驴技穷的挣扎感。

前二年的春晚,看语言类的节目跟吃了安定一样,但它至少让我觉得睡得舒适;今年看语言类的节目跟吃了吡啶一样,哪儿还有心思睡觉啊!巩哥的节目不懂他要说什么,邵峰少了倒口完全没有了亲切感,就属东临老师,的媳妇总是那么漂亮。可是,他们节目的内容,一点儿没记住。因为听着就累。

语言类的节目让我一听他说话就觉得累,要你干嘛!

人们总爱跟过去的春晚比,那时的作品给人的感觉是山也格外青,水也格外蓝,我冀春生心里好喜欢。现在的作品,尤其是相声小品,这些语言类的节目是没滋没味儿,没情没趣儿。

那么,问题来了,差哪儿了?有点儿思考的价值~

借用还是妙用?

“人人争当段子手”自古就有,无论是笑林广记,还是世说新语,也许都是当时最流行的段子了。跟现在一样,包袱是可以随时随地,每分每秒的生成。

我想,每个演员对于这种现象,应该就是五个字儿的评语:幸福的烦恼。为什么幸福,素材真多,为什么烦恼,观众素材比我还多~

春晚的语言类节目当然也有着这样幸福的烦恼,不过该用还是得用~那就借用吧~

这就好比,你拿别人的999牌皮炎平来治你自己的脚气,用起来总是有点儿心虚,势必影响表演状态:同时,网络段子又是在特定环境下诞生的,生搬硬套,势必会影响表演效果。

观众看不进去你的节目,注意力集中到网络段子的本源,换句话讲,当他注意的是你话的组词造句时,他已经跳出了你的表演环境。流行段子大宝典,就是你的终极称号~

要说吧,网络段子不让你用是挺悲哀的,但让你用你都不会用那就更悲哀了。

那什么叫做妙用,就是如同你后背痒的时候,被一只粗壮有力的大手,经过反复的摸索,找到了那个止痒点,那才叫舒畅呢!这就是妙用的特点,也许你不知道它为什么好,可你觉得它就是好。

“每套我都少印三张”宇宙牌香烟里马季马老师这句话,引起了多少人的共鸣,当然也包括支付宝里的敬业福~

他就是当时的社会现象,可是被马季老师巧妙的运用到作品,一点儿也不生涩。为什么?

因为,妙用是要依靠演员的二度创作。

“大妈都变成大麻袋了”这个包袱不错,但是感觉没触及到观众的笑点,你说要是改成“还别说,穿上衣服这么一看,这帮大妈啊”“怎么样啊”“成大麻袋了”配上姜昆老师虎口遐想的感觉,是不是会好一点儿呢~

其实这个包袱还有更好的表现手法,比方说,之前如果涉及了大妈的形象,之后再翻是不是会更好~

当然,这都需要演员的二度创作。

二度创作是任何一个演员都知道的要诀,可是懒却是任何一个人都掌握的技巧,这说我自己呢~

网络内容也是社会现象,一样可用,可还是要演员结合自身的特点来进行编排,显然这届春晚的作品离这个目标还有点儿远~

小偷公司的一句:官僚主义害死人,那是思维火花的闪烁,这样的妙笔,恐难再现。

拼凑还是生活?

一切艺术源于生活,高于生活。想法来源于生活才抓人,内容来源于生活才真实。

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,往往会被人记住:公款吃喝的冒号领导,办事拖拉的效率大楼,人浮于事的小偷公司,还有骗人不眨眼的大忽悠。

现在春晚的作品也许真有此事,但是,总给人一种拼凑出来的感觉,因为他不够典型,不够凝练,不够深刻!主角与配角抓住了人们的心态,英雄母亲的一天抓住了人物的特点,红高粱模特队抓住了现实的反差,而巩哥作品里的小朋友抓住了一条狗,孙涛抓住了一条红围巾,仅此而已~

可侯勇老师的小品就给了我一种真实的感觉,这个作品有血有肉有气魄还有,就是句号老师下回学学踢正步啊~

如果没有生活,就给人一种一味拼凑的勉强,舞台上表现的只有尴尬,知道个粗枝大叶,你干不了园丁,还是回家收拾劈柴去吧,那更适合你~

歌颂还是讽刺?

语言类的作品不是不能歌颂,不可否定的是,相声小品更多的职能是讽刺,但是换个角度来看,歌颂了好的事物,同样会让人记住什么是不好的现象。

不过,表演的作品不是祭天的表章。喜剧元素与内容技巧的有机结合,才能催生像样的作品。

就像邵峰老师的节目,要是不说那几句我放心,我还真就放心了~因为他们不放心的是,我到底明不明白我应该放心这件事~

你看,说教就像这句话一样,车轱辘话来回说,你跑这儿压道来了~

作品就是观众心声的镜子,他看到了自己的想法,就会由衷的给你称赞。绝不是在舞台上赤裸裸的写着,你得献爱心,你得放心,你得自豪,观众就记住了吗?人可是会闭眼的动物~

我从不反对歌颂,绝对能让人鼓足干劲,力争上游!可别再顺着这句话发展到下一个阶段了。侯宝林大师说的好,宁可不够,不可过头。空白是留给人想象的,故事是留给人补充的,作品是留给人品味的。一口也塞不出个胖子来,何况我平时吃的就够多的了!

平庸还是精彩?

有个很有趣的现象,春晚的吐槽很多年了,相声,小品,歌舞,魔术,导演,观众没有不被喷的。不过很奇怪,好像从来没有人说过杂技的坏话。而且,我想很多人会像我一样,也不会刻意的去看这个节目,但是一旦看到,根本停不下来,好看!

我们不去吐槽的原因,无外乎两种:1、虽不明,但觉厉;2、虽已明,仍觉厉。震撼是不会通过剖析节目而减弱的,反而,随着节目的深入,会达到共振的效果。

我们没有理由去吐槽杂技,它足够精彩。

话说回来,当我们说到语言类作品,我们总说它不够搞笑。可在我看来,有比搞笑更重要的评价等级,那就是精彩。观众的心神荡涤在节目之中。随着节奏的起伏,心驰神往。当一切归于消散时,余音绕梁,三日不绝于耳。

郭德纲老师说的一点没错,“先搞笑吧,不搞笑就太搞笑了”,那是当时的环境使然,而现在,为了搞笑而搞笑,是不是更搞笑?从作品出发,回归你的真实想法,自然的表达,作为演员,看作品时会心一笑,观众才能开怀大笑。回头来,这样的节目不为搞笑,只为精彩!

我作为一个学徒,没有高谈阔论的资格。但是,我真热爱咱们新社会这种路不平,众人铲;理不平,我来管的社会风气,观点是用来分享的,思想是用来讨论的。毕竟,此诚乃危急存亡之秋也。语言累的语言类,真会让人欲哭无泪。